学生典型
【青春足迹】范寅:于担当中成长,在挑战中前行
发布时间:2016-10-17 

        克服挑战,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坚持、需要冷静,在直面挑战中成长,在应对挑战中前行。他说,只要战胜自己,就会取得胜利。2009年,他进入年轻的航空航天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与空天院一起成长。期间担任过班长,学院学生会主席和研究生会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年级理事。获得过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称号。学生工作如此出色的他,在科研上也毫不逊色。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5篇为国际高水平SCI期刊论文。此外,他还参与过国家大飞机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代表交大获得过全国SAMPE复合材料机翼大赛高校组冠军,获得过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优博培育基金”,大飞机专项奖学金,罗麦科技航天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如今,即将毕业的他获得了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Research Fellow的邀请,迎接又一个新的挑战。

 

孤注一掷的选择

 

他本科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本科阶段,从大二开始一直担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的他,直到大三结束时,才卸下了学生工作的担子。各科成绩还不错的他面临即将到来的毕业季,一般有两种选择:找份工作;保研本校。但他选择了第三条路:考研。   

对于考研一族来说,最难的莫过于三跨: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然而,他却在临近毕业时放弃了保研本校而选择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他说,最初动机很简单,在接触过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一些基本课程之后,发现他的兴趣更偏向于力学。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在学术上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可离考研只有不到两个月,平时还要上课考试,短时间的复习准备能考上么?不少“三跨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急躁、不自信、孤独、甚至动摇心理,不少考生不能坚持到最后。他也不断的问自己,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既害怕又向往。   

但既然选择了,那就全力以赴。从决定的那一刻开始,他保证了每天至少14小时的复习强度,一直坚持到考试结束。他还清晰地记得考试结束以后的第二天大病一场,噩梦般的复习备考生活令他永生难忘。最后,他成功了,两个月的努力终究还是换来了上海交通大学固体力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从零开始,积极进取

 

来到交大,与导师第一次面谈以后,他发现自己离导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是跨专业,他在本科只是学过几门相关的专业课,而且对航空航天这个大背景也很不熟悉。但他的性格就是不会服输,他知道这些事情是可以弥补的,只要肯花功夫。因此,他除了导师给他安排的课程以外,还旁听了所有与本专业基础相关的课程,他算了一下,相当于比一般的研究生多修了10多个学分。此外,由于他在本科有学生工作的经验,学院让他担任了研究生班的班长。他一度犹豫过,怕时间不够用,两边都会影响。但在学院思政老师的鼓励下,他决心接受这个挑战。   

研一补习的课程夯实了他的基础,在研二的时候,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始接触大飞机的项目。他之前对类似的项目没有概念,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内容,不断向师兄师姐请教来慢慢的搞清楚该如何完成一个重大项目。由于这是保密项目,他必须每天去设计院,不能待在学校。而在这个时候,他通过竞选成为了航空航天学院第二届学生会主席。已经习惯于迎接挑战的他开始了这样一种生活,白天离开学校去做项目,傍晚回到学校策划安排学院的迎新晚会。对于这种生活,他觉得虽然很辛苦,但同时也是磨砺自己的内心与毅力。   

研究生期间最难忘的应该是全国SAMPE大赛了。这是他第一次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和生产实践中,他在比赛的过程中品尝到了知识转化为成果的乐趣以及团队协作的氛围。在为期两周的缜密设计及小心翼翼的手工制作后,他手中那黑亮的机翼最终获得了高校组冠军。   

 

继往开来,追求梦想

 

结束两年半的硕士生涯,他选择了继续在航空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除了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务,他还担任了学院的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对于他来说,这一切得辛苦都已习以为常,他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攻克学术上的难题。在短短两年内,他完成了7篇文章,其中5篇已经发表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上。   

他明白只有不断地自我挑战,才会获得进步。犹如攀岩一样,每往上爬一步都需要付出努力,但是每往上一步,也就会看到更高的风景。他曾说过他不是那种学霸,因为大家偶尔也会在篮球场上发现他的身影,也会和大家一起聚餐玩桌游,也会在KTV里秀一下自己的歌喉。他说他是一个爱好很广泛,做事很认真的人,而且乐于迎接新的挑战。关于下一个挑战,相信他会在澳大利亚书写自己的科研奋斗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SJTUSAA@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