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举行2025年开学典礼暨新生第一课。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爱义,解放日报社第一批首席记者徐瑞哲,上海交通大学总经济师、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光艳,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杰,校史博物馆馆长欧七斤,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胡士强、院长刘付成、副院长徐武、党委副书记李灿,2025级全体新生以及教师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2025级博士生丁驿尧、2025级硕士生宋书文主持。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刘付成代表学院向新生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热烈的祝贺。他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为切入点,勉励新生:不断“求知”,以点滴积累夯实空天根基;不断“求是”,以务实态度锚定技术本质;不断“求新”,以敢闯精神突破学科边界;不断“求变”,以主动姿态融入时代变局。

胡芮晨代表2025级本科新生发言。她分享了自己与航空航天专业结缘的故事。并号召同学们和她一起,“带着这份对专业的坚守与热爱,投身航天强国建设,让青春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写下属于这代空天人的精彩篇章”。

“选择航空航天,就意味着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王艺霖作为2023级博士老生发言。他结合自己在科研、竞赛、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和新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他祝福新生们能够“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在空天学院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青年教师张雪、王锋、范路明受聘为2025级新生班主任,胡士强为他们颁发聘书。

范路明作为新生班主任代表发言。他以“选择”和“成长”两个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为同学们选择航空航天专业“点赞”,希望同学们“放下过往的成绩与光环,以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

徐武、李灿为获得优秀奖学金的非全日制硕士新生颁奖。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部的张公举作为非全日制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作为一名执飞C919的飞行员,他亲眼见证了C919大飞机的发展之路。他表示将秉承交大“敢为人先”的气魄,心怀“空天报国”的精神,在航空航天领域深耕细作,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学典礼后的“新生第一课”,通过回顾顾诵芬学长的先进事迹,教育同学们深刻领会并弘扬其宝贵精神,赓续优良传统。

欧七斤回顾了交大设立航空航天学院的历程,讲述了顾诵芬学长选择交大和在交大求学的故事。

徐瑞哲强调,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歼-8”和“歼-8Ⅱ”两架飞机,“天空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战鹰,很多和平都无法实现”,他鼓励同学们科研须有家国担当。

徐磊磊讲述了顾诵芬学长三上蓝天解决“歼-8”抖振问题的人生历程,号召大家传承顾诵芬学长在时代浪潮中“为国铸重器”的担当,让航空火种在新时代绽放更亮的光芒。

王光艳向同学们介绍了《筑梦苍穹:顾诵芬》《思源·空天》两本新书的创作历程。她借两本图书的出版勉励空天学院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以顾诵芬院士和书中的优秀校友为榜样,传承“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赤诚情怀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刘爱义、王光艳、胡士强、曹杰、欧七斤、徐瑞哲为新书揭幕。

揭幕仪式后,刘爱义、王光艳向新生代表赠送图书。

刘爱义为新生讲授《做有灵魂的苍穹筑梦人》。刘书记强调,航空工业是铸“国之重器”的地方,需要依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刘书记回顾了顾诵芬学长的一生,用“不想去而去”“不想干而干”“不想飞而飞”总结了他的三段人生经历,倡导同学们要在顾总精神的指引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国家的新形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学院教学办、学工办、国际化办分别作教学管理、党建工作、校纪校规及国际交流的介绍与分享。

郑 钧(2025级本科生):
听完三位老师讲述顾总的故事,我的内心很受触动。我想用几个简单的词分享我的感受。
第一个是“坚持”。从少年求学到一生奉献,顾总让我看到,真正的热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第二个是“敢闯”。自主设计飞机,从无到有,靠的就是一股不怕难的劲头。这提醒我们,学习不止于书本,更要有突破的勇气。第三个是“责任”。“三上蓝天”解决难题,是用生命守护使命。这也让我思考,我们今天的学习,未来意味着怎样的担当。
作为新生,这些故事像一束光,照进了我们的大学第一步。愿我们都能记住这份初心,脚踏实地,也勇敢追梦,不负时光。

于 倩(2025级硕士生)
刚刚聆听了几位老师精彩生动的讲解,让我对顾诵芬院士的精神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也对我们的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就在前些天的盛大阅兵仪式上,7架歼-10飞越祈年殿,14道彩烟与天坛绝美同框。我不仅为大国重器的威严而震撼,更被背后几代航空人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顾总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蓝天,他在没有先例、缺乏技术的艰难条件下,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歼击机,用严谨与创新扛起航空报国的使命。
作为刚踏入研究生阶段的我们,既要怀揣"少年志"的纯粹理想,也要具备"开拓者"的创新勇气,更要铭记"守护人"的使命担当。从课堂学习到实验探索,从理论积淀到工程实践,我们将以日复一日的踏实努力,践行顾诵芬院士的精神传统,以青春与智慧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郝圆圆(2025级硕士生)
捧着这张 “机票” 卡片时,听着顾诵芬先生的故事,我心里特别受触动。顾先生以一生践行 “航空报国”,从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到守护祖国蓝天安全,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又扎实。这让我突然明白,“筑梦苍穹” 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 “守护人” 般的坚守,更需要我们新一代人接好接力棒。
作为新交大人,我们或许无法立刻复制顾总的成就,但可以传承他的精神:在实验室里多一份专注,在数据前多一份严谨,在困难前多一份勇气。就像他设计的战机划破长空,我们也该用青春的笔触,在科研的画卷上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答案。
希望我们未来带着这份初心扎实钻研,努力为航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