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机组eVTOL安全要求”国际标准技术讨论会在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举办,聚焦于无机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安全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我院陈方教授团队针对低空飞行器国际安全标准需求,率先主导编制了全球首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全周期安全技术规范,涵盖构型设计、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模块,目前该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准组织ISO立项并进入WD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航空标准领域话语权的突破性进展。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成立于1947年,其宗旨是制定和发布全球统一的国际标准,以促进各行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的质量、安全性及可操作性。
本次会议旨在协同航空工业重要科研机构、产业代表及高校专家,共商技术规范制定路径,为全球无人航空安全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胡应东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无机组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核心载体,其安全标准的国际化、规范化对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期待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会上,陈方教授团队系统汇报了标准编制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全球征集的技术反馈展开深度研讨与回应。
来自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电科五十四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科技、傲势科技等企业代表,结合行业实践分享了前沿案例与技术洞察。各方就标准草案中的核心指标达成共识,并针对复杂场景下的安全冗余设计、数据驱动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方教授表示,团队已受国家航空标准所委托,牵头组织ISO无人系统标准的后续论证与提案工作,未来将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加速推进标准落地,助力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智慧空中交通生态体系,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