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优秀毕业生风采 | 庄泓基: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发布时间:2022-06-19  阅读次数:-

人物白描

      庄泓基,2018级交大-莫航本科双学位班学生,曾获上海市奖学金、荣昶科技创新奖学金。就业去向:本院直博。

 

结缘空天, 拾梦启程

      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趴在窗沿看天空, 看各种各样的云飘过,就像是看到柔软的棉花糖,想象着自己有一天可以飞上空去把它们都摘下来,一半用来吃一半用来枕着睡。后来知道了地球之外有其他行星,有太阳系、银河系,还可能有外星人,飞上天去遨游太空便成了我常常做的梦。再长大些,知道了钱学森先生,“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故事让我敬佩与感动。成为像钱学森先生一样的科学家成为了我当时的理想。

在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作关于钱学森的演讲

      或许是儿时梦想的注定,或许是对未来理想的憧憬,高考专业选择时,冥冥中结下的缘分让我来到了交大航空航天学院。起初我也有犹豫和纠结,但听了刘洪老师的《航空航天概论》 这门课,让我坚定了自己投身于空天事业的选择。刘老师在第一节课讲到了我们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讲到了我们当时尚处于落后的隐形飞机技术。“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事实让我明白,祖国的航空事业需要大力发展,需要一代代航空人不懈的努力与积累,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刘老师又讲到了“勇气号”火星探测器,讲到了“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播放了它完成探测任务后,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土星的璀璨画面。航天器能将人类文明的种子带往更遥远的地方,那一刻,我被航天事业的魅力深深震撼。不论是航空还是航天,我感受到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价值深远、意义非凡,更加坚定地选择在航空航天的道路上,开始自己的探索之旅。

 

学在交大, 脚踏实地

      大学里的学习与高中不同,时间更为自由,也不再有老师时刻严密的监督。我读的是莫航班,在最开始,我也曾因为俄语难学、全英文授课跟不上而痛苦,甚至有一段时间放飞自我,每天好几个小时沉浸在游戏中。大一上学期有很多基础课程,我都只是完成作业了事, 一学期匆匆而过。大学里再没有人督促我把一门课的知识点搞明白,没有人会督促我通过课程考试,除了自己,自己必须对自己负责。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自主地把每一个知识点搞清楚。我发现只有一点一点把每堂课和每次作业中学到的内容消化并且常常复习,而不是草率的翻过,才能真正的学会,在日后需要时也能轻松忆起。把一本教材读薄再读厚,慢慢地我体会到这一过程带来的快乐。那些原本极度排斥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也成为了快乐源泉,上课成为我一周的期待。更加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我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到了大一下学期,我的综合学积分以及 GPA 排到了专业第一名,现在大四即将结束,我的成绩依然是专业第一名。

在军训中用仿真枪练习瞄准

      此外,交大的许多选修课也非常有意义,给了我们很多拓展知识面、锻炼能力的机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生态污染和全球环境形势的严峻,随手关灯、垃圾分类为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学术英语交际:写作与发言》让我学会了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也锻炼了我用英语汇报和提问的能力;《基因与人》揭开了基因进化过程的神秘面纱;《古典诗文名篇选读》 让我积累了大量优美的古典诗文,也锻炼了我欣赏古典诗文的能力;《走近国之重器》让我有机会到上海多家航空航天单位参观学习,增进了对行业了解,激励着我投身于此。

      学在交大,需脚踏实地。大一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这类基础课,都为我大三学习学习《空气动力学》等较难的专业课奠定了扎实基础。我相信现在学习的这些专业课也将成为我未来投入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基石,支撑我不断向上攀登,逐梦空天。

 

努力探索, 享受科研

      从大二开始,我进入学院气动组参与科研。当时还没有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感到深深的无力和迷茫。论文完全看不懂,又因为不懂的地方太多以至于不知道从何入手,甚至经常产生想要放弃科研的想法。科研和课程学习不同,领域内前沿的知识都是在最新发表的期刊论文上的,没有范式化的教材和标准答案,老师也不会逐字逐句带着读论文来灌输知识。科研更需要自主的探索和学习。当时我能做的只有找文献、看文献。虽然很枯燥,但老师和学长一直提醒我不要着急、鼓励我多发现问题。渐渐地,经过一学期和寒假的文献积累,以及老师学长耐心的指导,起初的迷茫渐渐消散,对于文献也不再无从下手。

      在学长的帮助下,我也开始尝试仿真计算。起初,我的仿真总是会出现大量 bug,很多是自己粗心导致的。有时因为我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清,就算排除了明显的错误,也依然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经验丰富的学长常常一下子就能指出我的问题所在,耐心指导我纠错。在有了文献阅读积累并掌握仿真计算方法之后, 我终于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一些科研任务,对自己有了信心,也充分体会到了科研的快乐。在学习探索中,我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对气动流场的认识也更加深刻,阅读文献也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后来能够发现文献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与导师和学长交流,最终确定了接下来学习攻关的方向。经过半年时间的探索努力,在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一项创新工作,总结成会议论文和 SCI 论文,并且成功发表。得知论文发表后,我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之前调试仿真的辛苦一扫而空,又充满了激情和动力继续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也许这就是科研的魅力,煎熬与享受并存,痛苦与快乐同在。

参加第二届“砺剑杯”智能空天创新大赛决赛项目答辩

      回望自己大学阶段在气动组参与科研的历程,非常感谢课题组,感谢张斌老师、丁东明学长以及和其他帮助过我的学长们。他们带领我开始自己的科研,引导我掌握了许多高效的科研技能。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完全不可能这样顺利地得到成果。我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激发出来的,希望自己可以带着这份热情,开始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未来投身于祖国的空天事业。

 

充实自我,全面提升

      在学习和科研之外,我还参加了很多社团以及志愿者活动,晨曦志愿者服务社,益友,国际象棋社,学生创新中心科协等。在社团活动中,我认识了许多朋友,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在作为益友成员协助举办“交大青年说”这一活动时,更是有幸接触到几位了不起的学长学姐,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更加认识到自己不足,需要全面提升。

      大四上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荣昶科技分享交流会,各个专业的顶尖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大大丰富了我的见识。我还参加了“火车站迎新”“太阳花”“校园开放周”等志愿者活动,每次听到别人说“谢谢”,都感到格外满足。我也常常去听学校里举办的讲座。“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过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出路以及中国的对策”等讲座都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学院也多次举办空天大讲堂,一位在我国登月工程中贡献卓著的少将所做的报告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学校组织的“一二九”合唱、水灯节、中秋露演、校园长跑、体能比赛等活动,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充实自我的同时,我也变得越来越外向开朗,让我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小组合作中能承担起项目汇报的任务。对比四年前刚入大学时稍显青涩的自己,我感受到大学四年的成长不只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也体现在方方面面更加成熟,这些课余活动是最好的催化剂。充实自我,全面提升,在享受课外活动快乐的同时,我会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SJTUSAA@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