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歼7之父”屠基达
发布时间:2011-02-27  阅读次数:-
 
  2月16日11时05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校1951届航空工程系校友,著名飞机设计师,我国航空工业的杰出科技专家和优秀领导干部,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航工业成飞高级顾问、原总工程师屠基达同志,因病抢救无效在深圳去世。得知屠基达院士逝世的沉痛消息,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即给屠学长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代表母校全体师生对屠学长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屠学长家属致以诚挚慰问。
  屠学长一生,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密不可分。他的名字总能勾起我们对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记忆;在歼教1,初教6,歼5甲,歼教5,歼7系列及超七等诸多型号的飞机研制中,都有屠基达学长躬身设计,艰苦奋斗的身影。屠基达为新中国歼击机事业的发展,朝斯夕斯,胸无旁骛,无比深沉地倾注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名字如一抹亮色永远闪耀在了中国的蓝天之中,镌刻在了航空人和交大人的心里。
  交大清华浙大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他最终选择了交大
  屠基达1927年12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幼年的屠基达目睹了日本飞机在中国天空“大摇大摆”地飞过,“生平第一次接触到的战争”就是日本飞机在中国“似乎无人抵挡的轰炸”,这“永生难忘的”记忆,决定了屠基达学航空,造飞机来救国的想法。深受家庭和地下党员大哥的影响,屠基达确立起了追求进步,报效国家的思想。
  1946年,屠基达参加了交大、清华和浙大的入学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三所大学同时录取。那时,日寇虽然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交大航空系,立志实现自己航空报国的理想。
  屠基达学长在他所著的《淡墨集》中回忆说:“这一年,交大共录取了800名新生,航空系录取40名,毕业时由于淘汰和转系等原因,航空系毕业生最后只剩下10名学生了。”
  交大历来以功课紧著称。除了必须认真完成作业外,大小考试严而多是一大特色。“4年交大学习,我身经几百战,多年以后还有些心有余悸,好几次遇到焦心事晚上会做梦,觉得似乎在临考前夕,功课没有准备好,愁情万千,心急火燎,也算是一个后遗症吧。当然,由于在交大多年的考试等锻炼,久经沙场,也掌握了临场不慌、先易后难、谨慎认真、自我检查等方法。”屠基达学长说:“交大的校风是书本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都特别的强,所以在毕业时就会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会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技能。”
  屠学长回忆到:“我的毕业设计既设计一架完整的飞机又设计一个机体部件,把过去所学的全用上了。交大是按总工程师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当时,交大有‘东方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之称。很多教材与MIT相同,许多老师从那里留学归来。40年之后,我曾两次去波士顿夜访MIT,某种程度上是带着交大学子的特殊感情去朝拜的。”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培育了屠基达学长严谨,求实,规范,细致,深邃的治学功底和作风,使他一生能有高瞻远瞩地思考,打下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从交大毕业后,年轻的屠基达决心献身中国航空事业,这成了他一生坚固的信念,他最终作出了卓越的成就。
  他设计的初教650年中已生产了2千多架至今仍在生产和服役
  1951年,屠基达从上海交大航空系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厂工作。在哈尔滨的5年,屠基达参与了轰炸机和强击机从飞机到特设、仪表的所有修理设计。1954年5月,屠基达学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哈尔滨市劳动模范,成为当时唯一的知识分子劳模。1955年,屠基达被任命为设计科科长。
  1956年,屠基达被指名调往沈阳飞机厂飞机设计室,担任机身组组长。屠基达承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机身的设计,开始了自行设计飞机。仅仅1年9个月的时间,1958年7月26日,歼教1首飞成功。
  中国飞行员没有一个不熟悉自己飞行事业的摇篮――初教6飞机,屠基达就是初教6飞机的设计师。
  1958年初,屠基达和林家骅受命担任初教6飞机主管设计师。初教6是年轻的中国设计人员自行设计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的第一个机种。初教6机身,机翼以及前三点起落架都没有原准机,在保证飞机强度的前提下,屠基达提出“为减轻每克重量而奋斗”。初教6从设计第一张工作图纸到第一架原型机上天,总共72天。1958年8月27日,初教6首飞成功,迄今已生产交付了2000多架。1979年,初教6获国家质量金奖。初教6教练机出世至今50年了,仍在生产和服役,是一个长寿命的机型。
  1980年,当他在外地出差时,意外接到别人带给他的因初教6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而奖给他奖金和纪念品时,他的心情特别的激动,“那一刻,我又想起了和同事们为攻克初教6技术难关的日日夜夜。”
  歼5甲和歼教5首飞上天成为成都飞机厂建厂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60年,屠基达被调入正在建设中的成都飞机厂。后担任设计科科长兼全天候歼击机歼5甲飞机主任设计师。歼5甲没有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只有两架实物飞机和全套歼5图纸和工装,屠基达亲自执笔“测绘总方案”,主持制定了“设计文件制度”、“制图规范”、“强度计算原则”等文件。在三年困难时期,屠基达率领一批年轻人,经过15个月的艰苦奋斗,1962年10月发出了全套歼5甲设计图纸和资料,试制工作全面开始。1964年11月11日,歼5甲首飞上天,年底通过国家定型,投入成批生产。因歼5甲的成功,1964年成为成都飞机厂建厂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歼5甲飞机是为满足当时国防急需而生产的机型,也是国内第一个测绘设计的飞机,因质量好,受到空军的好评。
  1963年5月,屠基达正式提出自行改型设计歼教5飞机。正是屠基达的这一建议,使歼教5飞机被列入国家计划。屠基达亲自主持设计了歼教5飞机,同时兼任飞机试制领导小组副组长。整个飞机的研制只花了100多万元。1966年5月8日,我国第一架改型教练机歼教5在成都首飞上天。“文革”中,按照周恩来总理歼教5“要赶快定型”的指示,屠基达一边挨批斗,一边主持歼教5试飞和定型工作。歼教5在20多年中,共生产了1000多架,至今已培养15000余名飞行学员,成为我国空海军、航校的主要教练机和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首用表演机,并出口援外10多个国家。这个机型苏联没有,后被苏联列入米格17系列飞机里。
  屠基达在回忆文章中说:“歼教5飞机便宜,有些土里土气,但它却为空军的训练解决了一个大问题,10几年来,这个机型的总产值已达5亿元,可建4.5个成飞,对成飞的经济效益也作出了比当时预期更多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初就敢于提出经济效益,20年后一看,果真收到效果,现在可以聊以自慰了。”
  中国航空界迄今为止仅有三枚国家质量金奖都镌刻上了屠基达的名字
  1969年末,在“文革”中刚“解放”出来的屠基达就开始收拾被“文革”砸坏的“烂摊子”,他担当起歼7改进改型重任。改进的歼7Ⅰ型飞机在1973年试制成功,1975年4月设计定型。同时,屠基达又主持了含救生系统大改的歼7Ⅱ型飞机。1979年歼7Ⅱ型飞机被批准定型。改进后的救生装置在国内外使用过程中多次弹射救生获成功。1985年歼7Ⅱ型飞机火箭弹射救生装备获国家质量金奖。歼7Ⅱ型飞机成为当时的主战机型并开创了歼7系列飞机改进改型的局面。
  1979年初,航空工业部决定由屠基达主持由20个厂所单位组成的专家组与英国马可尼公司谈判引进电子火控设备改装歼7飞机。经过一年十多轮谈判,与外商谈妥了100个左右的问题,最后终于签订了合同。已担任成都飞机厂总工程师的屠基达先后兼任了歼7ⅡA,歼7M型飞机总设计师。从1987年起,改装的歼7M又开创了向其他国家改型出口的途径,成为我国在国际军机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飞机。歼7从Ⅰ型,Ⅱ型到通过出口发展到M型,实现了周总理提出的一切引进工作要走“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出口”的方针。屠基达主持下的歼7飞机走了这个完整的过程。1985年歼7M飞机与歼7Ⅱ型飞机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又获我国第一个大型复杂武器装备国家质量金奖。
  在中国航空界,迄今为止仅有三枚国家质量金奖:初教6,歼7Ⅱ型飞机的火箭弹射座椅和歼7M型飞机,三枚奖牌上都镌刻着屠基达的名字。
  1984年至1993年间,屠基达主持了国际合作设计,为超七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屠基达等前辈的努力奋斗,枭龙飞机的前身――――-超七早就夭折了,也就没有今天的枭龙。
  从1958年起,屠基达即全面主持飞机机型的设计,先后主持设计成功了5种机型;其中2种机型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种机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种机型(系统)获得国家质量金奖。
  1986年,屠基达成为航空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1年,屠基达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1月18日,屠基达从国务委员宋健手中接过了中国航空业个人最高荣誉奖――“航空金奖”;
  1995年5月,屠基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伟民整理)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SJTUSAA@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