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从国际歌到国歌 | 《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走进航空航天学院
发布时间:2019-12-13  阅读次数:-

      “信仰,你是迷惘中的灯塔,为我们点燃心中的希望……”在《永远的信仰》优美而又充满力量的歌声中,一堂特别的“德育课”徐徐展开。2019年12月1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走进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本次课程由上师大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梦苇主讲。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从音乐作品结构、诞生环境、历史背景、内在联系等方面,通过演唱、视频、讲述、诵读等多种手段,带领学生穿越历史长河,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断进取、砥砺前进。课程从《国际歌》的诞生切入,带同学们回到了那些光辉的时刻:青年演员饰演的《国际歌》翻译者瞿秋白先生,身穿一袭白色长衫,昂首挺胸走完了赴刑场的2华里路;电影《建党伟业》片段里,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情不自禁唱起《国际歌》,也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热血……一幕幕历史场景以不同的方式再现,交织成一首气势恢宏的歌曲,同学们也受到感染,全体起立跟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国歌即代表国格。”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震撼了台下的同学们。词作者田汉从狱中递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故事令大家感动落泪。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国旗70年如一日升起,见证着祖国的繁荣强大,也令大家激情澎湃。

      航空航天学院2018级博士生史航在课后表示:“通过聆听这堂与众不同的党课,我深切认识到了蕴含在《国际歌》和《国歌》中的独立自主意识、忧患自救意识、团结拼搏意识以及开拓进取意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奋发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歌声与信仰》课程是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支持的一门以串讲人为主导,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或艺术导读的方法,引领大家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的音乐情景德育课。该课程旨在通过音乐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内在关系,探寻信仰密码,增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改革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者和参与者。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SJTUSAA@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