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我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团队在首届国际立方星及应用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佳绩
发布时间:2018-11-27  阅读次数:-

       2018年11月18日至11月20日,首届国际立方星及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十支队伍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其中十二支队伍闯入决赛。经过现场答辩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团队成功闯入决赛并取得佳绩。其中,与希腊帕特雷大学、德国IABG公司合作设计的高光谱立方星(Archimedes: A Low Cost, Innovative Hyperspectral Cubesat Mission)获得二等奖;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设计的月球水资源探测立方星(Low-Lunar Orbit Nano Ice Mapper)获得优秀奖。

 

 

在本次大赛中,智能卫星技术中心团队采用3U立方星和6U立方星平台,结合星上智能处理技术,搭载微型高光谱成像仪和微型可变长焦多光谱相机,分别提出了可用于灾害监测、农业估产、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应用的低成本卫星解决方案,以及探测月球极区地区水冰分布情况的纳卫星设计方案。其智能化、软件化系统设计方案具有创新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评委的认可,为下一代智能化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立方体纳卫星,简称“立方星”,形状如名,是边长10 cm的立方体,输出功率相当于手机,在几瓦范围内,重量不足1.3 kg。根据任务的需要,立方体纳卫星可扩展为双单元、三单元,甚至六单元,是典型的纳卫星(<10 kg)平台,于2014年被《科学》杂志评选为10大科学发现突破之一。随着载荷技术的提升,立方星空间应用得到拓展,已经开始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在“互联网+”、“物联网+”、商业航天以及空间大数据信息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致力于研发具有智能化、软件化以及网络化特征的新一代实用型卫星,拓展空间数据应用,解决当前卫星数据的离散化、利用率低以及用户获取繁琐等卫星领域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升卫星的应用价值和使用便捷性。通过参加此次立方星大赛,团队与世界其它高校院所展开密切交流,为未来团队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SJTUSAA@sjtu.edu.cn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